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网络舆情监测报告与分析研判总结
山西大同“订婚强奸案”是一起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案件,涉及法律与婚俗观念的冲突。这个事件很有讨论点,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,而且最近这个事件在频繁上热搜,根据小编的分析这个事件还有一段时间的热度。今天小编就用舆情监测软件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事件。
一、事件概述
1、案件背景
时间与地点:案件发生于2023年,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。一对男女经婚介机构介绍相识,短暂接触后于5月1日订婚。
关键约定:双方家庭签订彩礼协议,男方支付10万元彩礼,并承诺婚后房产加女方名字。原定于5月2日办理结婚登记,但因故推迟。
2、事件经过
案发经过:
5月2日,双方在婚房内因争执发生性关系。女方称遭男方暴力胁迫,次日凌晨逃离并报警;男方则主张性行为属“订婚后的自愿行为”。
司法程序:
警方调查后,男方于5月5日被刑拘。法院审理认为,现有证据(女方伤痕、笔录等)证明性行为违背女方意愿,构成强奸罪。
2023年12月,法院一审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。男方提起上诉,2024年1月二审维持原判。
3、争议焦点
法律与婚俗的冲突:
男方家属及部分舆论认为,订婚关系中的性行为应视为“准夫妻自愿”,质疑女方动机(如骗取彩礼)。
法律界指出,婚姻或订婚关系并非强奸罪的豁免条件,关键在是否违背女性意愿。
4、证据认定争议:
支持判决方强调,法医鉴定、女方伤痕及逃离报警等行为佐证了非自愿性行为。
质疑方则认为缺乏直接证据(如监控、第三人证),可能存在“事后反悔”情况。
5、社会影响
舆论分化:
部分网民批评女方“利用性同意权诬告”,认为传统婚恋观念受冲击;另一派支持司法公正,强调法律高于习俗。
法理讨论:
案件引发对“性同意权”的普法讨论,明确无论婚恋状态,女性均有权撤回性同意。
推动公众反思彩礼习俗、婚姻契约与个人权利的边界。
事件在媒体平台中,通常会形成多个热搜,经过梳理,此事件共形成30个相关热搜:
上榜平台 当前排名 热搜标题 上榜时间 最后在榜时间 最高排名 最高
热搜值 持续时长
搜狐热榜 1 二审择期宣判!山西“订婚强奸案”男方已被羁押690天,双方家属讲述事发后沟通细节 2025-03-25 15:27 2025-03-25 15:34 1 2,871,521 7分钟
微博热榜 14 订婚强奸案男方目前仍需服刑405天 2025-03-25 15:31 2025-03-25 15:34 14 306,028 3分钟
知乎热榜 27 「订婚强奸案」男方拒绝缓刑,上诉书称双方未发生实质性关系,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? 2025-03-25 15:32 2025-03-25 15:32 27 710,000 0分钟
百度热榜 16 订婚强奸案男方已被羁押690天 2025-03-25 14:07 2025-03-25 15:30 11 6,980,731 1时23分钟
百度热榜 13 订婚强奸案男方庭审哭了两次 2025-03-25 14:56 2025-03-25 15:30 11 6,952,068 34分钟
抖音热榜 22 订婚强奸案二审刑事部分择期宣判 2025-03-25 13:27 2025-03-25 15:27 22 8,699,784 2时0分钟
百度热榜 28 山西订婚强奸案男子母亲发声 2025-03-25 10:42 2025-03-25 15:23 15 6,588,713 4时41分钟
微博热榜 撤榜 订婚强奸案二审未当庭宣判 2025-03-25 13:26 2025-03-25 14:56 7 410,316 1时30分钟
QQ热榜 撤榜 订婚强奸案二审刑事部分择期宣判 2025-03-25 13:54 2025-03-25 14:41 3 618 47分钟
快手热榜 撤榜 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择期宣判 2025-03-25 13:48 2025-03-25 14:41 1 13,290,000 53分钟
二、事件脉络
2023年8月20日
订婚后发生关系,男子被控强奸
2023年8月26日
订婚强奸案开庭:涉案男子参加庭审,女方否认因房本没加名报警
2023年11月4日
法院:重大疑难复杂案件,延期宣判
2023年12月25日
一审宣判:男子以强奸罪被判3年当庭上诉
2023年12月25日
涉事男方母亲表示:女方至今未退还彩礼
2023年12月25日
动画还原案件细节:被害人曾逃出房呼救被拖回,左右手臂有淤青
2023年12月25日
订婚强奸案后女方家属想尽快结婚
2023年12月25日
媒体:“订婚强奸案”宣判,准夫妻不是否定强奸的必然理由
2023年12月26日
山西通报“订婚强奸案”:网传“骗婚”等传言,均系不实信息
2023年12月26日
媒体评:“订婚强奸案”让准婚姻道德浮出水面
2023年12月26日
媒体评:“订婚强奸案”详情披露,尊重事实是公众讨论案件的基础
2023年12月26日
审判长:订婚双方不享有夫妻之间的权利
2023年12月27日
律师:婚姻不是“保护伞”,关键在是否违背妇女意志
2024年1月23日
“订婚强奸案”2月26日二审开庭,被告人母亲亲自辩护
2024年1月29日
男方家属辩称无“实质性性关系” ,律师对罪名判定存不同观点
2024年1月29日
订婚强奸案男子起诉:结婚或退彩礼
2024年1月29日
女孩母亲回应称男方家人太强势
2024年1月30日
“订婚强奸案”男方母亲发声: 启动民事诉讼
2024年1月31日
律师解读:应支持返还彩礼
2024年2月23日
男子母亲:二审开庭推迟 彩礼返还民事案件已正式受理
2024年3月28日
山西“订婚强奸案”彩礼纠纷案一审宣判:驳回原告诉讼请求
2024年3月31日
男方母亲两次拒领退还的10万彩礼及2枚戒指
今天 09:01
山西阳高“订婚强奸案”二审今日开庭 母亲担任其公民辩护人
今天 10:08
一段录音是订婚强奸案重要证据
2小时前新
山西“订婚强奸案”二审未当庭宣判
三、媒体分析
从舆情分布情况看,各类媒体报道总数量为46777,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,共24265条(占比51.87%),其次是网媒12467条(占比26.65%)、短视频7657条(占比16.37%)、论坛1603条(占比3.43%)、APP453条(占比0.97%)、微信220条(占比0.47%)、贴吧75条(占比0.16%)、网络视频37条(占比0.08%)、报刊0条(占比0%)、电视视频0条(占比0%)、其他0条(占比0%)。本次事件中央级媒体共有14家(占比5.71%)参与报道,省级媒体101家(占比41.22%),地方媒体102家(占比41.63%),其他媒体28家(占比11.43%)。
四、观点分析
网民观点
事件传播过程中,网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烈的讨论:认为男方行为构成强奸应判死刑(如“希望给那个男的判死刑”,“这么恶劣,建议死刑”,“请先生赴死,支持判死刑”) 认为男方不构成强奸可能是女方蓄意报复(如“可能根本不涉及强奸,只是女方蓄意报复,让另外一方白白被羁押”,“看起来像是双方争吵导致的矛盾升级,女方怀恨在心”) 认为存在证据相关疑问(如“是不是证据链不完整”,“看证据对吧,有事中的证据吗”)
序号 观点 热度
1 希望给那个男的判死刑 12
2 不是强奸未遂 12
3 这么恶劣,建议死刑 11
4 经侦查人员对被害人身体检查,被害人左右大臂、右手腕均有淤青 9
5 侦查人员也调取了小区监控录像,该录像显示被害人在逃出房间通过步梯下至13层后又被席某某强行拖拽回案发现场 8
6 这些证据是指向反抗强奸还是指向反抗房产不加名呢 7
7 女方就是骗婚 7
8 仙人跳是要付出代价的 6
9 违背妇女意愿都是强奸 6
10 之后,男方不顾被害人反抗,强行与女方发生了性关系 6
11 强奸就是强奸 5
12 苍天啊,然而本人主页的变态强奸犯还在逍遥法外啊 5
13 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,男方家属坚称无罪,民事部分要求女方退彩礼及交往期间赠款 5
14 别说没结婚,就是结了婚违背妇女意愿强行发生关系也不行 5
15 如果当初同意取保候审的话,男方怕被关进去三年估计就认罪换缓刑了 4
16 是不是证据链不完整 4
17 人家不愿意强行就是强奸 4
18 可能根本不涉及强奸,只是女方蓄意报复,让另外一方白白被羁押 4
19 请先生赴死,支持判死刑 4
20 看证据对吧,有事中的证据吗 4
21 彩礼也是给女方本人的吗 4
22 有可能男方根本就没有发生强奸和意图强奸的行为,有淤青可以是肢体冲突导致,怎么就直接判成了强奸 4
23 看起来像是双方争吵导致的矛盾升级,女方怀恨在心 4
24 难道只是想拿到他的彩礼吗 4
25 不看全文还以为女方没退彩礼,实则是强奸犯死不认罪,一点脸不要 4
26 男的想利用手段婚前性行为来减少彩礼钱,逼迫女的发生关系,事后女方协商尽快领证彩礼可以婚后再给,男方不同意,目的很明显了 4
27 都有强奸,更别说订婚了 4
28 法院自己把男方关了2年多了,现在已经没牌可打了,反正大不了判3年也就再关半年 4
29 双方发生肢体冲突,导致一方喊出救命,起因也只是肢体冲突而已 4
30 这女的,还有人敢要吗 4
五、系统性应对建议
(一)法律层面:完善司法解释,强化司法公开
推动“婚恋关系强奸案”专项司法解释
明确“婚恋关系”中“违背意志”的认定标准,例如:
是否存在经济胁迫(如“不给钱就分手”);
被害人是否处于醉酒、药物控制等非自愿状态;
双方权力地位是否显著失衡(如职场上下级、经济差距悬殊)。
推广“判决书说理机制”
在类似案件中,法院需详细说明“为何排除婚约因素对定罪的影响”,并通过短视频、图文等形式进行普法。
(二)舆情层面:构建“理性对话”传播生态
官方通报“三步走”策略
第一时间:公布案件关键事实(如案发时间、地点、证据链),避免谣言传播;
第三天:邀请法学专家解读判决的法律依据,制作《强奸罪量刑标准图解》等可视化内容;
一周内:发布受害者司法救济渠道(如心理援助热线、反家暴庇护所信息)。
严控“恶意蹭流量”账号
网信部门联合平台封禁利用案件博取流量的账号,重点整治“标题党”(如“订婚强奸判7年?太轻了!”)、“受害者羞辱”类内容。
(三)社会治理层面:预防性制度建设
推行“婚恋安全教育”纳入基层治理
在社区、学校开展“健康婚恋观”课程,重点讲授:
法律意义上的“同意权”与“身体自主权”;
酒精对判断力的影响及社交场合自我保护技巧。
建立“婚恋纠纷调解-法律援助”绿色通道
对已解除婚约或存在矛盾的情侣,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,降低冲突升级风险。
六、国际经验参考
德国“婚内强奸”单独定罪:1997年德国将婚内强奸纳入刑法,明确“婚姻关系不豁免强奸责任”。
日本“熟人强奸”加重处罚:对认识被害人6个月以上的加害人,最低刑期从3年提升至5年。
韩国“性同意年龄”动态调整:2021年将男性与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的同意年龄从16岁提高到18岁,以应对“伪装的未成年人”犯罪。
山西大同案折射出我国法治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矛盾:传统婚恋伦理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碰撞、个体权利意识觉醒与部分群体认知滞后的冲突。需警惕将个案异化为性别对立的工具,而应通过法律精细化、传播专业化、治理前置化,推动“婚恋安全”从道德议题转化为制度保障。唯有如此,才能实现“个案公正”与“社会共识”的双赢。